April 2016


之前的《创业不等于职业生涯加成》是我根据最近的面试经历,随手而作,没想到创下了近期阅读和传播的新高。随之也引起了不少讨论,某些反对意见认为“创业并非一无是处”,并列举了创业能给人带来的技能上、性格上、思维上的各种磨练和收益。这些论据当然有道理,但是和我说的观点并无矛盾——“不等于”的意思是,不要以为你创过业,你的职业生涯就自动升华了。

说得更直接点,“创业”绝不是职业生涯中的金字招牌,单纯“为创业而创业”,很可能结果是头撞南墙、遍体鳞伤,却无甚收获。这次我把话题说更详细点,希望理解的人更多,误解的人更少。

前段时间一个工作不久的朋友跟我说,离开了某创业公司,才觉得之前的同事都很苦。他们做的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却是公司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但是,公司完全是出于“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在安排这些同事的工作,低廉的待遇,超长的加班时间,唯一能维系大家的,就是公司创始团队对牺牲精神的强调,以及不断吹嘘的愿景,当然那些诱人的长期回报从来都只是若隐若现,没有扎实的落地措施。

(more…)

面试,无论对哪家公司来说,都是件重要的事。

因此许多公司很重视面试,制定了面试规范,以及对面试官的一系列要求,网上关于面试礼仪的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然而,很多面试的效果仍然不够满意。最显然的表现是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候选人——尽管他们本来合适的,更糟糕的是没有给候选人留下好印象。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种印象很可能通过面试官和公司意料不到的渠道传播出去,造成一系列的麻烦。这种情况,相信是任何公司都不愿意看到的。

要如何避免这种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面试做好?在我看来,规范、技巧、礼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公司对待人才的态度,具体落实下来就是面试官的态度。如果面试官能做到“正心诚意”,面试的效果通常不会太差。

正心诚意,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两个词:尊重、诚恳。

(more…)

最近面试了很多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之前的工作履历还不错。但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创业经历,我并不能发offer。

看到这里先别着急下结论,让我仔细说说理由。

(more…)

我本来是不应该认识孟老师的。

2001年,我在寝室夜谈里第一次听到孟老师的名字。当时有同学说“公共选修课的《法学概论》讲得真好,那个老师叫孟繁超”,开始我不怎么在意,慢慢才发现这么说的人还不少。那个年月网上的资料正丰富,出版管制也不那么严格,刚进大学不久的我正自由自在地看得过瘾,心想“大学里的法学概论讲再好,能讲些什么,还不是教科书上老一套”,所以这种课,不听也罢。

但生活就在这么奇妙。那年冬天,有天中午我吃过饭正准备午睡,忽然有人敲门问“计算机系有位叫余晟的同学在这里吗?” 大中午的谁会来找我?我正好奇这个问题,门一推开就有同学喊“孟老师,孟老师来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