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3 Sep 2007
笑来写了一篇《耐心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我想要补充一点,就是,兴趣会产生耐心。
所谓兴趣感,是一种渴求的趣味,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非功利的、对知识(或者事物本原)的渴求,一经满足,便能收获持久而绵长的愉悦。
没有兴趣感的人,纵使有耐心,能坚持,呈现出的也多是一副枯燥、规律、毫无生气的图景。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认为这个世界是灰色的人,多半内心就是灰色的,所以看任何东西都是灰色——失去了兴趣,在灰色的世界中坚持,收获的仍然是整片的灰色。
只要加入一点兴趣感,整幅图景就全然不同,变得生动、活泼、多彩起来——就像诗里说的,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From Life Sailor, post 兴趣感,它很重要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的公共号“余晟以为”。
September 5th, 2007 at 1:22 am
兴趣感来自于 要保持好奇心和找到兴奋点。
April 8th, 2009 at 8:41 am
[…] 凡事皆有学问,好恶与否,基本取决于兴趣。若没有兴趣(也就是“趣味感”),便成了负担,相反,则乐在其中。我以为,做菜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每每在外面饭馆尝到好吃的菜,就有兴趣做“逆向工程”,回来悉心揣摩,竭力仿制,“仿到位”的一瞬间,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可是自己埋头尝试,苦闷太多,终究不如“仙人点拨”。所以做菜本事了得的曹哥答应带我去餐馆后厨转转,就非常让我高兴。清明假期,去后厨看了半天,羡慕人家通明透亮的环境,琳琅满目的辅料,得心应手的工具;除了知道一些菜的详细做法,最重要的收获,还是悟道一些做菜的原则。道术相比,还是“道”更为重要,下面就列出我认为重要的几条原则吧: 做菜应当有想法。 做菜不是条件反射,要做好,心里必须有想法。好的摄影家在按下快门之前,必得有构思: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要表达怎样的含义。好的厨师也是如此,一道菜,在做之前,必须能想象,这道菜出锅之后的样子,是何种色泽,何种质感,何种香味——一句话,这道菜“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把这一点想明白了,菜做起来就有了大的方向,其它各步、各细节,都以此为标准,为这个方向服务。 譬如,湖南菜里有一道“剁椒蒸芋头”,蒸出来,小小的芋头应当是晶莹粉嫩,具备独特的清香,配上剁椒,主要是为了冲淡颜色的单调,剁椒的味道其实不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