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Yurii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Life Sailor

本文链接 写作是种高质量的社交


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社交有多种形式,流行的有社团、QQ群、博客、微博、播客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社交形式。不过我认为,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写作——更准确来说,是面向公众的严肃写作——是适应未来潮流的,高质量的社交,理由列在下面。

首先,愿意写作的都是认真思考的人。

老话说“教学相长”,通常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懂得一门知识,就看他能不能向其他人讲明白;看一个人是否读懂了一本书,就看他能不能把书的内容复述清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了”,真正讲出来,写下来,才发现有太多地方不懂、不顺。讲述和写作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自己所理解的,并依照一定逻辑重新组织整理的过程。具体比较起来,写作又胜于讲述,因为写作面向的人群更广,“当场解释”的机会也更少。所以说,愿意写作的人通常都有认真思考的态度。而高质量的社交,离不开认真的态度。

其次,愿意写作的是愿意交流、追求进步的人。

文章写好了发出去,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就只能任人评说。所以愿意写作的人,必然做好了“任人评说”的心理准备。很多人的口头禅是“xx事其实不难,只是我不愿意去做”,不幸的是,说这种话的人不少内心是很脆弱的。“其实不难”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借口,“不去做”才是真正的目标。我的朋友叶欣曾说,要判断一个人说得靠不靠谱,就连着问三问,如果问不倒,那基本就是靠谱了。我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读者反馈,有说好的,说不好的,当然免不了还有谩骂的。尽管有很多“不那么中听”的意见,身为作者,我还是愿意(也必须)听取大家的反馈,因为这样既能修正(或加深)自己固有的看法,也能培养坦然面对的心态,久而久之也让自己对交流的态度变得更健康。

再次,愿意写作的都是不断探究的人。

有人曾经回忆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听老师在春天无比投入地背诵“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觉得无比佩服。可是过了一年偶然听到那位老师给新生上课,仍然是摇头晃脑地背诵“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不由得胃口大坏。其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招鲜,吃遍天”的人,刚开始接触会让人觉得很厉害,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其实只会程咬金三板斧,深入交往也不会带来太多收获,所以往往与高质量的社交绝缘。相反,如果是持续写作的人,尤其是公开认真写作的人,基本都不会再三炒冷饭会,否则是自取其辱。我认识的很多愿意写作的人,都在不停地思考新的问题,不停地探究新的领域,由此才能不断产出高质量的文字。这既是对自己的督促,也是对他人的吸引。

最后,愿意写作的人有更多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

很多人都在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但通常情况下,除非你本身就相当有实力,或者做的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否则“人脉”的拓展是相当难的。但是通过写作,你认真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点文字,都会幻化为另一个自己,告诉其它人你是认真思考、乐于交流的人,也成为其他人认识你、找到你的入口。你散布的文章越多,你在社交网络上的存在感就越强,就能越省力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时代更是人人都能说上两句,世界成了充满噪音的海洋。这时候,认真的写作、高质量的文字才更显得可贵,也更能吸引有份量的注意力。我自己就通过写作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人技术登峰造极,有人是知名数码达人,有人非常熟悉大众传媒,有人对新出的好书嗅觉敏锐,还有人深入了解苹果供应链…… 其实很多方面我也只是稍有涉猎,然后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想法而已,结果却结交到不少朋友,给自己省了很多力气。

最后我想说的是,愿意思考的人很多,很多人比我想得更深入更广阔,但愿意写出来的人不多,这太可惜了。其实写作是个熟练工,哪怕一开始没有感觉,写写就会有感觉的。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认真写作,既为自己营造了高质量的社交,也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的公共号“余晟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