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Yurii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Life Sailor

本文链接 拒绝刻板印象


  • 城乡差异,那必然是先进和落后的对比;
  • 代际冲突,那必然是古板和文明的对比;
  • 陆港矛盾,那必然是“不服穷亲戚”的心理作怪;

这样的论调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每次有类似的事件出现,基本都可以装到“那必然”的框框里。那么我们能怎么办?什么也做不了。唯有时间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对象:等着,等着先进取代落后,等着文明战胜古板,等着“我们有钱了你不服也得服”。

这样真的对吗?我看不对。

对心理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刻板印象”,也就是stereotype,大意是“对某些人或事的总体性看法”,通常认为它概括了对应人或事的共性,所以大家不必去细究它们的个性或者差异,就能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如果你觉得“刻板印象”的说法有点古怪,不那么好听,多半是因为之前没有约定俗称的译法。在十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好像还没有通行的翻译,当时有种译法是“类型”:一旦你把某些人或事归到同一类,就会产生对应的“型”。其实我更喜欢“类型”的说法,因为它讲的很明白,“型”本来可能是不存在的,“归类”才会产生型——如今流行的另一种说法是“贴标签”。要知道,无论“类型”也好,“刻板印象”也好,“贴标签”也好,在心理学上都是贬义居多,因为它们常常遮蔽了事物本来的样子。

然而,人类就是喜欢贴标签,这样想起来利索,说起来爽快。所以,刻板印象派时刻准备着粉墨登场。谈到城乡矛盾,那必然是城市代表先进、自由、卫生,乡村代表落后、守旧、肮脏;谈到代际冲突,那必然是上一代人自己既无主见又无包容意识,下一代人独立自主却苦不堪言。谈到陆港矛盾,那必然是港人之前如何有优越感,然后又怎么不识时务。然后会跟上各种血泪控诉和快意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强这种印象。

但是,每一次的城乡分歧,难道真的是那个经典的“城乡分歧”吗?分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完全来自先进和落后的生活习惯?每一次的代际冲突,真的是那个经典的“代际冲突”吗?冲突的理由是什么?老一代就一定是古板守旧,新一代就一定是自由文明?陆港矛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矛盾真的是因为“不服大陆经济发展”吗?

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刻板印象的讨论不关心,也不想关心。不信你可以看看各种评论,绝少去访谈当事人和参与者。大家都相信自己能遥遥地看透本质,都着急表达自己的观点,着急把现实装进刻板印象的框框里,着急证明历史会站在自己一边。其它的问题,要么以“细枝末节”来应付,要么以“个案”来搪塞。最极端的做法是:即便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你们就是这么想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我忽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很多领域这样的做法分明是被唾弃的。大家都知道软件开发行业有些招摇撞骗的咨询顾问,无论你的公司现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些咨询顾问上来就会念几本经:敏捷开发、极限编程、测试驱动、领域模型…… 以及同样的论调:“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的问题就是那些!” 早些年这些把戏还真的蒙骗了不少人,现在大家基本都知道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来来去去只会扯大词,就是真骗子无疑。

可是,为什么到了社会和生活问题的讨论,我们就陷入了自己唾弃的套路之中呢?既然我们不能容忍接连看到吹捧测试驱动、极限编程的文章,为什么要接受再三重复“城乡差异就是先进落后差异”的论调,而不愿意细致去看看这些差异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动不动就摆出静待“乡村城市化”和“上一代人死去”的派头,而不去想想这个乡村是否刻板印象里的乡村,这个上一代是否刻板印象里的上一代呢?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刻板印象本身就消灭了非常多的可能。我见过可以自由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人,见过城乡生活融洽结合的例子,我也分明见过有主见、能包容的上一代人,见过自以为独立其实根本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下一代,更见过上下两代人健康相处的例子。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并不是简单用“个案”可以概括的,往往正是对刻板印象的不相信支撑了这些例子:我不相信我们之间的差异是简单的先进和落后、文明和古板之间的差异,我也不相信这种差异是不能努力理解、调和、包容的。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存在,才能映衬出刻板印象有多么单调,才能让我们确信生活原本有(更加)文明的希望,有各种幸福的可能。于是我们能做的,也绝不只是单调的重复,粗暴的斥责,被动的等待。

几年前我和英国朋友的一次聊天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经济发展得非常快,但社会是不能以那么快的速度变化的”。于是我问他:“但是经济发展是有确定方向的,于是我们只要坐等社会跟上来就好了,这样有什么问题吗?” 他说:“那样,这个世界就太无趣了”。那一刻我忽然想到哈耶克的话:那种事先规定未来是怎样然后静待其发生的做法,其实不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