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21 May 2008
按:博文视点的周老师嘱我为《精通正则表达式》重印写一篇翻译感言,反复做了多篇,都不满意,未敢交付。最终写得此文,恰遇国殇,发在这里,是为记。
Life is short, so…
2007年6月19日早晨。手机开机的第一分钟,有电话,接通了,是父亲打来的。
“告诉你一件事情,你要有准备,外婆今天早上走了……”
顿时,我泪如雨下。
匆匆请假,买了下午回家的车票,收拾东西。临出行,想到从出版社领的《精通正则表达式》修改建议QA票还没做完,又给责编晓菲发了一封邮件,说可能无法按期提交QA票,请稍微延缓期限。
然而我也知道,回到家,更不可能有时间忙QA了。于是,带着似箭的归心,在火车上完成了最后一张QA票,这样回家,才没有旁的牵挂。
也正因为如此,我记忆里的《精通正则表达式》,尤其特别。
提到外婆,就会想到融洽的气氛,慈祥的面容,浓浓的亲情,可口的饭菜……
最后一面是过年,我给她”发压岁钱”,母亲在一边说,”以前都是你给他拿压岁钱,现在该倒过来了”,外婆笑得像个孩子。
4 月份,母亲告诉我,外婆的情况很严重,要立刻手术。当天下午,在首都机场,我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手术顺利,然后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一段,家里人都在力劝”不用回来了”,”现在回来,十来天里都见不到人”,于是我临时办了退票手续。候机厅外面,天很蓝,飞机一架接一架地起飞。
后来,母亲告诉我,外婆术后恢复很顺利,精神也迅速好起来了。在医院里,她很喜欢吃我寄的东西,还常跟人说起,外孙真正知道她喜欢吃什么。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6月份,十来天的工夫,外婆已经与我们生死两隔了,永远地生死两隔了。
一代人,一代人,生命的重叠,其实很短暂,应当分外珍惜。
笑来的书里说,年轻人往往觉得时间还有很多,感觉不到时间总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等他们醒悟,明白这一点,许多事情已经无能为力了。
这话,我印象深刻。
常有人问我,正则表达式有什么用?那么复杂,还要学,普通的字符串处理,复杂一点,也够用了。
我想说,正则表达式能为你节省时间,那些时间,实在不知干什么好,就和亲人一起吧。
From Life Sailor, post Time is short, so…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的公共号“余晟以为”。
May 21st, 2008 at 1:01 pm
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体会过这样的悲情与哀伤。
我们的压力都很大,我们都要许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们最该做的就是和父母、亲人、朋友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力量,彼此支持与鼓励,去迎接生命中未知的时刻。
我们有时间吗?有!
但是,我们没有比别人多一点时间,尽管我们也没比别人少一点时间。
只有尽志尽力,才能无怨无悔。
May 21st, 2008 at 1:15 pm
年龄给人的变化很大,其实去年我都没有和今年这么觉得时间宝贵。这东西真是残酷的不可重现。
一切都尽力去做吧。
May 21st, 2008 at 3:42 pm
想想临近毕业这段日子过的真是悠然自得,估计以后肯定不会再有这样悠闲的时光了…
有家人在身边陪伴真的很幸福
May 21st, 2008 at 9:23 pm
计算机科学里面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被绕过,其中之一就是正则表达式,这是我自学编译原理时候的深刻感受
我14岁最早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就做过自己的Logo解释器,开始觉得简单后面开始冒汗
自学编译原理的时候才发现这点,很多问题如果你想绕过正则或者自动机,要么你无法完成需求,要么你只是去实现了一个蹩脚的自动而已
May 22nd, 2008 at 8:00 am
[…]今天,看到他发给我的小文,很美,我读了又读,转给了许多同事和朋友,得到的回应都是称赞[…]
May 25th, 2008 at 8:24 pm
同样的悲伤我有感同。那是前年的事情了,我的姥爷和爷爷在短时间里相聚去世。可是我当时没有感到你这样的悲伤,而且亲人们也力劝我不用回去了,所以,我遗憾。只是这样的遗憾感觉是去年才有的。到了今年移民加拿大,以至于我都做梦,他们埋怨我没有回去看他们。我该回去的,很多时候人做事情不能太理智,我是冲动的要回去,可是亲人们为了我好的规劝让我放弃了不顾一切回家的冲动。我只有留下遗憾,还不能让亲人们知道我有这个遗憾。“正则”我一直也没有真的会用,知道了你的译作,高兴的不得了,本来恰巧认识了你的朋友virushuo和tinyfool,可以得到一本签名书的,可惜行程到了加,一切又变的遥不可及了。
May 26th, 2008 at 5:15 am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修改了这么多变还会有错误出现。真是对不住你啊。你都帮我修改好了,我还是要勘误。
“我的姥爷和爷爷在短时间里相聚去世”
“我的姥爷和爷爷在短时间里相继去世”
PS:我确认我这次没有会影响原意的错误了,剩下的就是文学修养上的问题了。
September 18th, 2008 at 10:56 pm
[…] 本次除修正目前收集到的所有勘误之外,另附《重印牟言》一篇,不日即将上市。 […]
March 18th, 2009 at 7:54 pm
[…] 把给爷爷写的信寄出了。从上一封信,到这一封信,不知距离了多少年。 虽然会时常给家里人打电话,但每次回家,爷爷总是说,希望能写信回去。我念大学的时候,电脑还不如今天这样普及,赶上了通信往来的尾巴,给同学写信之余,也会“顺手”给爷爷写信。后来电脑逐渐普及,就不再去邮局寄信,也不习惯在纸上大书特书了。 但爷爷仍然是希望能写信,每次离家,他都会叮嘱“有空还是写封信回来”。而我总是推说忙,忙,去邮局太麻烦。于是渐渐的,他只说“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但我总能体会到他的对信件的期望,会想到鲁迅先生的话:“我知道这是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 前段时间读书,朱光潜先生讲到“三此原则”:此身能做的,绝不推给他人;此地能做的,绝不带到外地;此时能做的,绝不拖到将来。看到这里,我想起写过的“一代人,一代人,生命的重叠,其实很短暂”,却把写信、寄信的事情一再拖延,实在是无比惭愧。 不过,终于把信寄出去了,给他汇报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话筒那端的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