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启蒙运动

多年以前,我从康德那本薄薄的《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读到这些振聋发聩的文字,好像划过荒野上空的闪电,今天又想起来。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节选]

康德 何兆武译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己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naturalitermaiorennes)时,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安逸。如果我有一部书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绝大部分的人都把步入成熟状态认为除了是非常之艰辛而外并且还是非常之危险的;这一点老早就被每一个一片好心在从事监护他们的保护人关注到了。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着这些温驯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然后就向他们指出他们企图单独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可是这种危险实际上并不那么大,因为他们跌过几交之后就终于能学会走路的;然而只要有过一次这类事例,就会使人心惊胆战并且往往吓得完全不敢再去尝试了。

任何一个个人要从几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之中奋斗出来,都是很艰难的。他甚至于已经爱好它了,并且确实暂时还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智,因为人们从来都不允许他去做这种尝试。条例和公式这类他那天分的合理运用、或者不如说误用的机械产物,就是对终古长存的不成熟状态的一副脚梏。谁要是抛开它,也就不过是在极狭窄的沟渠上做了一次不可靠的跳跃而己,因为他并不习惯于这类自由的运动。因此就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切实的步伐来。

傍晚随拍

晚霞,夜幕下的城市

sunset_1.jpg

sunset2_12.jpg

办公桌,和新买的《青年视觉》

laptop_12.jpg

p.s.

拍晚霞的时候,我无限渴望自己随身带的是GX100,而不是7900。

记流水账

Code Complete看了接近一半,喜欢前面关于开发哲学的论述,解惑很多,非常受用;后面的具体内容,其实很多在Refactoring之类的书中已经讲过,对我来说用处不是很大。

Pragmatic Programmers – Practices of an Agile Developer Working in the Real World看完了,Pragmatic系列的书都很好,精炼实用,各项条款直接针对实际开发,有空会写详细书评。

买了一本《Photoshop CS2 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每天看几个,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一半。

找了个图片社,把南湖夕阳的照片冲洗了一张大的,很满意。

周日去首都博物馆看了卢浮宫珍品艺术展,大部分是雕像,《罗丹艺术论》中,他曾说“生命之血在希腊雕像的筋肉中横流奔腾,而学院派的作品只是冰冷的木偶,它是死”,隐约感觉到了;出门时抬头看到柏拉图的一句话,想起刚刚看过《美学史》中关于希腊的论述,心头一暖,心头一震。

托人去世纪城的姜杰钢琴城买了姜杰手风琴教程的DVD,以前只有磁带,现在听不了,有DVD(可惜不是CD)就好办了。

把手机铃声换成了《鸽子》(后来才知道现在还有演唱版,我只喜欢那个探戈舞曲,纯粹的)和《杜鹃》(圆舞曲),都是我喜欢的曲子。

音箱渐入佳境,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听蔡琴的《银色月光下》。

关于美学史的若干读书笔记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宗旨在于认识而不是指导实践。

美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从鲍姆嘉通的论文开始的,然而关于美的哲学的历史,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因为希腊人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虽然在当时,人们认为万物都是同质的,艺术并非一种解释性独创。

一切美都存在于知觉或想象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美是感受的认同”。所谓“自然美”并非是说事物本身具有不依赖人的知觉的美的属性,可以像万有引力一样互相作用,而必须包含某种规范的、通常的审美欣赏能力。“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存在于平常心灵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而后者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知觉中,经过提高固定并记录下来,可以加以解释。。

最高级的美,自然美也好,艺术美也好,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能使正常的感受力感到愉悦的,也不是按照常人的一致感觉来评判的,而是在教育和经验的陶冶下日益发达的人的感觉的一致取向来评判的。